這是一本適合創業者與追求卓越的工作者閱讀的書,裡頭的邏輯清晰、模塊明確,幫助商業邏輯的脈絡理解與實作。 當員工、夥伴、團隊,不再只是接受指令做事,而是能夠理解公司經營的脈絡,整個公司才能一起正向成長。
人們的正向驅動力來自他知道自己為何而努力,而當這個「為何努力」與公司的成長有了掛鉤,就能進一步做出有效的跨部門、跨專業甚至跨職級的溝通。 否則在那之前的溝通,容易流於形式、流於表層的合作,動力更是不持久。
因此,在談創業前,不妨先調整思維吧!
這個調整不只有助於創業,更是對於自我長期經營有很大的啟發。
0.經營的本質—長期的盈利能力
創業就是要賺錢。
日本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說:「賺錢是企業的使命。」
當一間公司運用了社會的人才,運用社會的資金,卻沒達到盈餘,這是在浪費資源。
至於如何要達到盈利呢? 本書列出了盈利的四大指標:
數據力、營運力、敏捷力、策略力
這四大區塊彼此環環相扣,也使企業的經營脈絡清晰,這裡也為大家做出初步的介紹。
1.數據力—掌握公司現況的關鍵利器
當創業者能夠抓取公司營運的關鍵數據,他便能夠擬定達成關鍵數據的營運活動,近一步更細緻地調整營運活動,最終再由數據檢驗成效,一次比一次更精準預測。
而數據包含哪些呢?
包含:利潤的結構、產品與通路、單一客戶的價值、業績與人力配置的預估值、精準匹配用戶與產品、單一產品的產值與多樣產品的績效比例…等等。 當數據能夠分門別類、交替參照,將能夠幫助你在預估成本、收益時,更精準投入資源、擬定策略。
2.運營力—用戶、產品、內容、社群、服務、數據
用戶、產品、內容、社群、服務、數據的運營流程環環相扣。
在運營的旅程中,創業者需要瞭解自己從獲取客戶、留存客戶到使客戶忠誠,這段過程中分別需要做出什麼策略與動作,才能夠讓客戶像是一個不會外流的魚群,甚至幫你生出更多小魚,養大魚池,生生不息。
從前導的新戶開發,整個客戶體驗的過程到後續的產生忠誠,就是他是否會買單、留存、回購,甚至推薦的關鍵。
3.策略力-讓目標與行動間具備高度一致性
公司裡的每個人,都要能說明自己做的事,有什麼價值,若你無法清楚說明,那你應該停做這件事。
員工必須知道自己為何而戰,且增加戰略意識;創業者必須避免戰略與現實脫勾,並讓員工的績效明確化。
在做決策時,將價值大小攤開來綜觀,才能決定是否執行、執行順序,這勢必得經過一番取捨,透過你對資源的掌握度與判斷孰輕孰重,才能避免用錯力,甚至失去真正的機會。
至於設定明確目標與行動方案,你可以參考OKR的邏輯去設計。
4.敏捷力-面對多變環境的關鍵能力
現今企業不分海內外,在大環境底下同時面臨著VUCA(波動性、不確定性、複雜性、模糊性)的挑戰,市場的變化太快、太頻繁,所以當策略訂定以後,千萬別期待能夠照著劇本一步一步完成它。
這也是為什麼「敏捷力」越來越重要,敏捷力指的是「透過頻繁的交付可運作的商品或服務,藉此更快的提供價值,並盡快交付驗證客戶需求。」
過往認知的專案邏輯是:「將大專案拆成小專案,以方便確認進度。」
而敏捷力的專案邏輯是:「優先交付最有價值的工作,將專案進度依價值性拆解。」
這麼做的好處除了能先賺取收益,透過所短交付週期,能夠因應客戶或老闆的需求,以小步快跑的狀態讓付出的精力不被浪費。
將流程打破與調整,其實並不舒服,但也因此能夠重組出最有產值的狀態,且讓員工保持能夠調整的彈性,而非萬年SOP。敏捷力,是小至個人、大至公司,追求更快、更好、更有價值的一大能力。
總結
用商業思維經營你的人生吧!
《商業思維》這本書對我有極大的思維改觀,不只事業上,包含個人時間管理與任務排程。
身為創業者,你將學到擴大格局、統籌部門,依據事實與商業思維做出對的決策;若作為職員,你將從企業的脈絡看回自己的職務,除了為公司創造績效之外,更能提升自我價值。
用商業思維進行溝通,是換位思考的開始,期待你也從這本書中,獲取你要的收穫。
若你是創業者或追求卓越的工作者,《商業思維》這本書推薦給你!
Copywriter 蔡秀敏
再來一本好書吧!
【創業必讀精選】一人公司,為什麼小而美是未來企業發展的趨勢,3個觀點告訴你
商業思維延伸資源:商業思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