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創業者,你應該會同意以下的觀點:
創業不外乎是 ”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這三個迴圈裡面,最困難的就是這個”問題”,多數創業者不見得清楚自己眼前的”問題” 是否為現階段真正且最重要的問題。
於是創業者每天看似很忙碌,事業體卻沒有越來越好,更多的創業者會用自己好像有做事情,來說服自己有認真在經營事業,甚至是逃避自己最應該面對的問題。
例如跟合夥人溝通、去跟廠商談合作、內部員工的溝通、社群行銷的經營、自己需要進步等等各種問題。
事實上,創業者只解決一個問題,那就是【最大的問題】。
我整理了親身協助企業教練過程中遇到的幾個狀況來做研討案例。
一、只專注在專業上,忽略了營運問題
有位非常專業的職人工作者,擁有多張證照,在他的領域上是數一數二的佼佼者,但是他幾乎只投入時間專注在專業領域的精進,反觀業績卻遲遲沒有起色。他忽略了現階段最大的問題是提升營業額,甚至會催眠自己,只要專業提升了,應該就會有人買我的產品了吧?
這也是我遇過大部分專業工作者很大的盲點,偏執的相信專業就是一切,假裝沒看見自己最需要增強的是銷售力跟商業開發能力,
創業家們一定要記住,活下去才是硬道理!
二、用感覺看問題,卻不用數字邏輯看問題
後來我告訴他現在最大的問題是提升營業額,如果活不下去,再大的理想都是假的。
於是我問了這位初創業的學員: “你目前提升營業額目標是多少?”
他在完全沒有思考的情況下回覆我說: “30萬”(以下數字皆為舉例,僅供參考)。
我聽完以後接著問他: “那你目前產能的最大值營業額是多少?”
他回答我說: “18萬。”
也許這個案例聽起來很荒謬,但有不少創業者在制定目標時就像這個案例一樣,喊出來的數字並不符合邏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就是他對自己公司內部的掌握度非常低。
三、創辦人沒有把時間運用在最大的產值活動上
我繼續問他下一個階段的問題: “現在的最大值是極限了嗎?有沒有可能再往上?”
他告訴我有一個步驟其實讓他卡了非常多的時間,要不然他可以有三倍的產值。
我接著問他: “這個步驟需要的技術有很困難嗎?” 他說不會,其實只要請工讀生來幫忙,然後教他怎麼做,就可以解決了。
聽完後我直接告訴他:“保守估計產值提升兩倍好了,以18萬的兩倍來看,就是36萬營業額,姑且不管接下來的獲利模式,假設產品順利賣出,你會賺到36萬營業額;反之,
以你現階段的運行方式,你實際上是每個月都虧損18萬,只因為你沒先解決最重要的問題——產能問題。”
由此邏輯可以看出創業者的時間要放在對公司最大效能的事情上,否則機會成本是非常高的。
四、只是知道要學習,卻沒有做出來
多數創業者沒有意識到自己需要學習,這一塊我就不特別說了,這樣的人在創業路上通常都會用非常高的時間成本跟金錢成本換取經驗。
而我也遇過有學習意識的創業者,通常學了非常多的知識與技能,可是真正落地使用的人真的太少。
舉例而言,有某一位學員,從商業模式到品牌定位、市場調查、商業開發、社群經營每一樣都學過。可是在自己的時間分配裡面,卻沒有安排這些學習內容的行動計畫,還是回到本來習慣的做事方式,結果卻來問我說: “公司該如何行銷創造營業額?”
我通常都會先確認這段時間創業者具體做了些什麼,從成果來看,大略可以知道執行的狀況,確認實際執行的後續情況,才能問出更核心的問題,接著才有去解決的價值跟成績。
上面這個案例研討可以看到,從創辦人以為最大問題是專業應該要更精進,分析後的重點則是要先賺錢、提高營業額讓公司活下去;挖掘到最後,發現產能問題是阻礙公司成長的最大原因,後續協助學員擬定出把提高產能後的獲利模式跟MVP(最小可行性產品),這是下次可以跟大家分享的主題!
.
這一篇文章送給初創的創業者們,絕對不要以忙碌來偽裝自己,或假裝沒看到最大的問題,那將會讓公司走向災難,也是創業者時時刻刻要自我檢視的要點。
Copywriter 石罡宇
再來一篇創業好文吧 : 人們為什麼創業?3種常見類型 你是哪一種?
更多關於點拾大小事: 點拾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