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不是你可以選擇要做什麼,而是你有權選擇不做什麼。”
《公司賺錢有這麼難嗎?》可以說是創業者如果想要創造一個未來能夠自動運轉、甚至創造一間賣得掉的公司,必讀的書。
書中總共有14章,如果你是初創業者,或是年營業額在三億以內的中小型企業主,光是讀前1-8章,就能初步為你目前的事業抓漏、找到建置制度流程的方向,學習到老闆如何解放自己的時間,並且有邏輯地擴大營運規模;如果你未來有打算把公司賣掉,9-14章的內容會更著重談判與賣公司所需具備的知識背景,對於想成為「連續創業家」類型的老闆,非常適合。
這本書以故事性來呈現一般創業者直覺上容易犯的問題,以及相對應的解決方法,因為是故事呈現,所以很好理解、也很快就能夠讀完。
你會從中發現主角做的這些決策,就是普遍市面上常見的決策地雷,那些決策帶來的問題,會導致公司缺乏核心競爭力,越忙碌的同時卻讓公司呈現越糟糕、老闆越無法抽身的困境。
相對來說,故事中導師的角色,從旁幫助主角能更宏觀地看待問題,以成熟企業家的思維去調整公司的運作,不論最後公司要不要賣,總之順著這條路走,創造了一個老闆的時間更自由,不用被追著跑的公司。
以下3大面向的啟發與你分享:
一、這樣經營 讓你陷入跑個不停的老鼠圈
1、客戶只認負責人
因為需要安頓好大戶,老闆常常需要自己去跟客戶周旋、提案,自己成了公司內外部不可或缺的橋樑,因而跳脫不出忙碌的工作圈。
當客戶對提案不滿意時,得經由老闆對公司內部溝通、修改內容,有時甚至得看員工因為被挑惕而擺出的臉色;若客戶對於提案很滿意,員工沒有在第一時間接獲正向反饋,難以收到工作的價值感。
2、提供「服務型」的商品
服務性質的商品通常要到完成服務以後,才會收到完整款項,這對於公司的現金流來說是很不健康的,如果遇到完工卻收不到錢的情況,輕則吸收虧損、重則影響公司的存亡。
這也是我們服務工程類、室內裝修等行業的老闆,最常遇到的問題。
3、服務範疇包山包海
當公司的服務項目太廣,除了對市場來說沒有記憶點,且客戶在一開始就認定你會什麼都能做,而丟出那些他們想要客製化的任務給你,為此你可能會補一些相關技能的人員進來,但這些人員的效能卻是低的。
什麼都做,卻沒有一項精通,還得怕該部門的員工離職,一出狀況便顯得公司的專業度不足。
4、太依賴少數幾個客戶
“而且他們知道自己對你而言有多重要。”
這就像是玩疊疊樂一樣,這些大客戶在最底層支撐著,但只要他們一出狀況、拖款,公司就有可能因為金流轉不過來而帶來營運的危機。當你忙著對這幾個客戶伏伏貼貼、有求必應的時候,同一時間也放掉了可能更健康,且能重複滾動的營運型態。
二、如何初步翻轉上面的窘境
1、建造一個團隊能夠執行與開發業務的流程
產品從製造到行銷,整個流程的清晰,能夠幫助你培育人才,降低組織內部交接工作的成本,且當這些服務有他的程序,業務人員也更容易協助你對外開發。
有了這些明訂的流程與項目,業務與員工就不太需要三天兩頭跟老闆確認細節、為客戶開後門,同時老闆也能將更重的心力放在戰略上的規劃。
2、提供產品型的商品
相對於「服務型的商品」,產品型的商品在顧客的認知來說,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而不是要等到服務完再付款的。
所以如果你做的是服務型的商品,開始把他流程化,包裝成一個商品的型態,將有助於現金流的穩定,並減少被拖款甚至欠款的機會。
3、抓出產品主軸並穩定獲利
“創業是減法。”
有了一個明確的產品線,在流程上讓內部人員有跡可循、顯得專業,業務人員容易對外推廣,甚至你的客戶也很容易在體驗完好的服務之後,為你引薦。 當這個可獲利的產品能夠被推動,便能確保公司的營運系統與金流穩定。
這整個過程中,試著把每個階段的工作量化、具體化,更能確保整體不論是時間、還是聘請員工的薪資成本等等的掌控。
4、讓現金流量保持穩定
呈上點,當你不再仰賴大戶,而是有多個、且有營運系統運作的客戶在進行,那麼只要確保每個月的案量在水準之上,便不用擔心金流的缺口。
當有了可複製的營運系統,他就有機會在其他城市運作,把觸角往外延伸,擴大營業範圍。
三、以終為始 經營你的事業
書中的劇情發展看似順暢,然而主角在接受導師的建議後,願不願意相信並執行,這是書外的世界一般人難以虛心接受的,另外是面對「賣與不賣」這間體質很好的公司、如何跟團隊溝通要賣公司這件事、能不能接受最後賣得的價錢,都是很人性面的思考。
了解自己真正要的是什麼,並以終為始地去做每個決定、評估並接受建言,最終還是回到創業者本身、回到人性面,當你足夠確定自己要什麼,很多節外生枝的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開始經營會賺錢的公司吧!
光是養成體質良好的公司,就初步形成了一個有市場價值的狀態,後續9-14章出售公司的細節,這裡就不多加著墨,如果你有興趣深入瞭解的話,這本書推薦給你!
最後,不論你在這本書中讀到哪些啟發,都期待你也能舉一反三到自己的事業上,建造一個你喜歡的事業。
Copywriter 蔡秀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