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如何建置「知識管理庫」應對大缺工時代

知識管理
  • Home
  • BLOG文章
  • 中小企業如何建置「知識管理庫」應對大缺工時代

大缺工時代,海內外工作選擇變多、大企業捧著錢搶人才,離職率隨之提高,新人留任率相對也比往年低。

人們對於薪資待遇的標準提高,缺工對於公司整體在薪資福利的成本結構上,是一個潛在威脅;在人才、人力來來去去的過程中,首當其衝的是主理領導的主管階層和人員訓練的人資部門。

年假過後,許多公司面臨新舊人員的交接,特別是「提供現場服務」的產業,因為需要馬上訓練、快速上工,如果人員流動更是挑戰。

當資淺的員工來來去去,資深員工所承受的壓力包含:缺人手、得訓練新人、頂替職缺的工作、…等等。

假如公司沒有明確的未來方向,這樣的惡性循環之下,久而久之可能連資深人才也會萌生退意。

這篇文章與你分享的是透過累積知識庫、建立系統、減緩訓練成本的「知識管理」KM(Knowledge Management)

知識管理

許多中大型公司會把員工教育知識系統化,包含新進員工的員工手冊,以及將這些專業知識作為職能考評,確保新人、往上升遷的員工進一步解鎖新職能以達升遷標準。

這樣的系統可以減少新進員工的訓練成本,且同仁遇到問題時知道要去哪裡找答案,提升他們獨立完成工作的能力。

然而許多中小企業、餐飲等服務業沒有落實「知識管理」,反而傾向讓同仁直接在第一線做中學,因而衍伸主管忙個不停、每次都得從頭訓練新人的兩頭燒困境。

他們常遇到以下挑戰:

1、認為公司規模還小,因此沒有部署管理知識庫的人力。

2、技能與服務類型工作很難文字化、制式化紀錄與傳授。

3、「分享知識」這件事在團隊內沒有正面誘因、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這導致主管必須付出手把手教學的時間,而員工遇到問題常常需要依賴主管、老闆做決定,拉垮團隊效能。 

知識管理

對此,被譽為「知識創造理論之父」的日本經營策略學者野中郁次郎提出了知識管理的關鍵,他認為一個企業比其他企業更為優秀的原因,在於它能有系統地幫助員工彼此分享、落實個人知識

「公司規模大小不是問題,習慣才是問題。」

如果你是中小企業老闆、主管,推薦「知識管理」方法給你,「知識管理」將是你團隊擴編、也是為你省下親力親為時間的助力。

在那之前,首先要認知到公司的知識分為「顯性知識」、「隱性知識」兩種面向的知識:

顯性知識

顯性知識是可以用書面、影像清楚傳達的知識,包括步驟流程、框架、理論、清楚的可做或不可做、…員工看了之後,可以直接執行演練的客觀知識。

隱性知識

隱性知識則是源自經驗累積、思維心法、時機判斷、技藝手感、企業文化,以及偏向個人信念、視角及價值觀需要心領神會的事情。台語說的「眉角」就是一種隱性知識。

他們不容易透過文字或影像教學,所以需要設計互動、合作、默契,比如共同籌備活動來領會。

基礎的顯性知識相對容易模仿,比較難作為公司的關鍵知識資源,相對來說,隱性知識是一間公司難以模仿、照抄的知識資源,是一間公司與同業做出差異化的關鍵

因此,當員工能掌握隱性知識,並擁有深度的顯性知識,就是競爭力所在。

公司的知識庫會隨著時間動態調整,隱性知識、顯性知識都扮演重要角色,以下與你分享知識管理的SECI模型4大關鍵,知識螺旋就是新知識持續被創造出來的動態過程。

SECI模型

1、潛移默化(Socialization)

將資深員工的隱性知識,“潛移默化”成資淺員工的隱性知識。這個階段吃重的是面對面直接溝通、以身作則。可能的方式是透過模擬練習,讀書會也是一個達成共頻的方式。

舉例,像是餐飲業待客的風格,海底撈的形式就與王品牛排截然不同,這是品牌角色與企業文化使然,需要透過體驗與模仿而學會。

2、外部明示(Externalization)

用“外部明示”的方式,讓隱性知識成為顯性知識,這是知識管理能夠傳承的關鍵。可能的方式是將員工的經驗流程化展現,或是將前人的知識集結成訓練手冊,並定期更新。

舉例,將餐廳的服務流程化、編列常見客服問題與解方,以新人訓練手冊、升遷考核手冊方式,幫助同仁能按圖索驥找答案。

3、匯總組合(Combination)

集結多個顯性知識並分析、重整,組合出一個新的知識。可能的方式是頭腦風暴、跨部門資訊整合。

舉例,餐廳將內場與外場的的工作流程攤開來,試著將兩邊重新編排,開放性地創造讓內外場合作更加協調的形式,並進行模擬測試。

4、內化昇華(Internalization)

把前面得出的顯性知識,再化成員工的隱性知識,回到第一步驟向下傳承。將團隊積累的知識,變為員工的生產力,透過培訓再次變為員工的個人經驗,提高團隊整體戰鬥力。

知識管理

企業內最大的浪費是經驗的浪費。

要能夠及時把經驗提取出來,需要經過顯性知識與隱性知識的相輔相成,不再每一步都手把手教學,甚至可以提拔同仁分擔訓練工作,畢竟能夠教學,代表他已能夠透徹理解。

主管與老闆該適時收手,開始運用、並有意識地更新知識管理資料庫,協助全體夥伴的成長。

不論是加入績效評比的誘因,還是提升同仁在經驗傳承上的榮譽感,讓他覺得對自己有幫助,總之,鼓勵夥伴加入知識統整與產出的動作,作為一種覆盤與總結,能協助小至個人成長,大至企業的不斷修正與擴張。

總結

「公司規模大小不是問題,習慣才是問題。」

就算是小規模公司,甚至只有你一個人,還是可以做好知識管理,這是一種傳承經驗與文化的助力,更是團隊在擴張必備的系統思維,將每次經驗做好總結,讓未來的夥伴能有跡可循。

所以,不是等到公司大了才要做,而是多做了這層知識庫的建立,才能幫助團隊長大。

市場的經營環境分析告訴我們,缺工、少子化、人口老化是大勢所趨,許多工作開始被機器取代,而之所有價值,在於許多知識技能的不可取代性,這需要透過內化與傳承,來撐起一間公司的競爭力,過程中培養起夥伴與公司間的文化認同,是建置知識庫過程中的的附加價值。

Copywriter 蔡秀敏

精選推薦:商業模式圖|運用9大模塊,開始用邏輯創業

延伸閱讀:
教練式領導五大步
創業者如何善用「個人使用說明書」幫助團隊溝通協作

相關課程:教練領導力實戰班 台南場台中場

SHARE

其他文章

成功創業者的3個「不一樣」

當別人選擇安逸時,你選擇挑戰。

當別人遵循規則時,你選擇創新。

當別人尋求認同時,你選擇了真實的自己。

那些讓你害怕的「不一樣」,其實是你最獨特的力量,因為只有不一樣,才能真正成為自己。

閱讀更多 >

【Will的財商思維系列】創業者如何思考貧富差距?

貧富差距從來不是解決你跟富豪的差距,更不是覺得富豪就該發錢給大家。而是消滅貧窮、確保大家都能有基本生存權利、有至少平等的機會創造財富

閱讀更多 >

累積4大內在財富,創造無可取代的創業優勢

內在財富是一種看不見但感受得到的力量,包含了我們的知識、價值觀、能力、人際關係,甚至是我們對生命的態度。

閱讀更多 >

創業的無懼洞察

恐懼的價值是成長的起點,恐懼本⾝並非完全負⾯。它提醒我們注意潛在的危險,也讓我們謹慎評估每⼀步。然⽽,讓恐懼主導⽣活和決策,則會剝奪成長的機會。

閱讀更多 >

【小鶴的品牌隨筆系列】美感 對外就是一種理解世界的方法

美感這門學問要從心理學 觀察學還有靈性科學三方面切入,才會完整跟客觀,美感對外就是一種理解世界的方法

閱讀更多 >

【小鶴的品牌隨筆系列】美感 要靠新的思想跟狀態還有當代性去創造

用你精心呈現的美感世界觀去對決
那個城市的餐飲品味,不是限縮在台灣意象裡面

閱讀更多 >

相關課程

留下您的需求,讓我們立刻服務您。

CONTACT US

您的姓名
您的電話
您目前的公司或品牌名稱
您的Email
您所面臨的挑戰或需要解決的問題*